Search

Lot.1 紅樓夢稿(景印限定300部)
作者:(清)曹雪芹
出版:聯經出版公司...

  • Share this:

Lot.1 紅樓夢稿(景印限定300部)
作者:(清)曹雪芹
出版:聯經出版公司
出版時間:民國66(1977)年1月
裝幀:線裝1函12冊
尺寸:21×29cm

是書底本為清末藏書家楊繼振(1832~1897)舊藏本,一名「楊藏本」,又稱「夢稿本」。原為楊繼振道光己丑年(1829)收藏。題名曰:《蘭墅太史手定紅樓夢稿》。1959年春北京文苑齋書店收得此書,後歸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收藏。楊本每10回1冊,不分卷。前80回據某脂本鈔出,後40回從高鶚初稿本鈔出。行款與己卯、庚辰二本不同。每半頁14行,行38字,是開本最大的皇皇巨冊。

聯經版印數共300部,分兩批印刷,本島200部,封面為墨綠色花格;海外100部,封面為墨藍純色,即為此本。

Lot.2 增評加批金玉緣圖說(民國石印本)
作者:(清)曹雪芹撰;王希廉、蝶薌仙史評
出版時間:民國3(1914)年
裝幀:線裝2冊
尺寸:13×20cm

此書即《紅樓夢》,共16卷120回。王希廉(1805~1877),字雪薌,清代《紅樓夢》三大評點家之一。因評贊《紅樓夢》,自號洞庭護花主人,工書善詩文,才華豔發。人品重藝林,卒葬太湖葑山。蝶薌仙史,據說為陶洙(1878~1961)化名。陶洙字心如,江蘇武進人,能畫,工山水、花卉,亦是近代藏書家、紅學家。

此書繡像插圖可觀,人物之外,書中間亦穿插內容示意,書前更有巨幅大觀園拉頁,堪稱圖文並茂,亦可想見清末民初上海石印出版工藝之盛況。

Lot.3 乾隆甲戌脂硯齋重評石頭記三種(胡適影本)
作者:(清)曹雪芹
出版:胡適紀念館
出版時間:民國50年初版、51年再版、64年三版
裝幀:初版線裝2冊、再版線裝2冊、三版硬背精裝1冊
尺寸:18.5×28cm、20.5×27cm

1927年,剛剛從美國學成歸來的胡適博士(1891~1962),與徐志摩(1897~1931)、邵洵美(1906~1968)等人在上海開設「新月書店」,並創辦《新月》雜誌。消息傳出後,有人把一部舊書擺在書店,託轉胡適。這書,胡適本來已輾轉獲知消息,卻囿於「重評」兩字而放過了。等到現書入手,方才知道差點與珍本擦身而過,急忙以高價買下4大冊16回「脂硯齋甲戌抄閱再評」《石頭記》(後稱「甲戌本」,乾隆19年,西元1754年)。

1948年12月,蔣介石派專機到北平接運圍城中的胡適夫妻。當時胡有100多箱書,兵荒馬亂,飛機容量有限,當然不可能全帶,「結果只帶了一些筆記,並且在那一、二萬冊書中,挑選了一部書,作為對一、二萬冊書的紀念。」被挑中的就是這部書。「這是我的寶貝!」他說。自此書與人相隨,流浪到天涯,直到1958年回臺灣接任中央研究院院長。

此書之重要,根據胡適先生的說法:「還沒有出現一部鈔本比甲戌本更古的,也還沒有一部鈔本上面的評語有甲戌本那麼多的……像這類可寶貴的資料多不見於其他各本。」他認為「這個人間孤本在我手裡,我有保存流傳的責任。」因此在1961年將原書交付臺灣中央印製廠影印出版,限量1500部。結果書還在印,便被預約一空。1962年胡適過世後,夫人江冬秀女士(1890~1975)為了追懷,再版1000部,書前添加毛子水(1893~1988)再版序文〈竹坳春雨樓藏書圖並胡適題記〉,海內外依然爭相搶購,向隅者哀嘆。1975年胡適紀念館又重印,毛子水再寫〈第二次重印跋〉,是為三版。三種版本,胡適由生到死,人走書猶暖,一次收齊,空前良機!

2020『清風似友』台北古書拍賣會
拍賣:12/13(日) 13:30開始
活動地點:誠品信義店3F Forum


Tags:

About author
台灣有什麼?1980年代,台灣錢淹腳目,台灣「樹小牆新畫不古」,台灣人四處點鈔搜購深藏…… 30年河東之後,台灣樹大了,牆舊了,畫已古舊,錢流改道西去,台灣還剩下什麼? 「價格」跌落之後,「價值」漸漸顯現。台灣小而美,小是我故意的;美是多元豐饒所造就。 島嶼這樣,閱讀這樣,藏書也是這樣。別人藏的是價格,我們藏的是價值;別人要的是千山萬壑,我們求的是春風似友。 作為一種知識的載體,藝術的實體,文化的微物,書籍自有其迷人魅力,藏書文化的積累,紙本書的慧命延續,此正當此時。 春風似友冊為媒。人間猶有未讀書。
古籍·展覽·拍賣
View all posts